酒店是賺錢的好生意嗎?世茂喜達這樣算賬
新聞來源:宏輝智通 發布日期:2017-07-31 瀏覽次數:3078擅長做利潤的世茂在銷售規模上并不激進,但在持有物業及輕資產運營上卻看到了一片藍海。世茂喜達便是世茂“輕資產”模式的關鍵一步。
在上海佘山一個深約80米、超過3.6萬平方米的曠坑中,呈半圓形的世茂深坑酒店掛在深坑內的崖壁上,呈現出神秘的美感。這個明年即將試營業的浩大項目歷時十年,從廢棄礦坑到五星酒店,凝聚了世茂無數心血。
“如果要對標的話,我們希望做成迪拜帆船酒店類似的城市名片。”上海世茂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世茂喜達酒店集團總裁唐鳴談起深坑酒店時也頗為感慨。歷經十余年建設,未來深坑酒店將成為世茂酒店面向國內甚至國際的一張名片。
(深坑酒店效果圖)
這也是世茂酒店“重資產”模式的一個典型。世茂作為業主方,待深坑酒店完工后將交由洲際酒店來運營管理。擅長做利潤的世茂在銷售規模上并不激進,但在持有物業及輕資產運營上卻看到了一片藍海。近日成立的上海世茂喜達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世茂喜達),便是世茂“輕資產”模式的關鍵一步。
7月11日,世茂與喜達屋資本共同合資的世茂喜達酒店集團正式宣告成立。將近一年的接洽后,雙方達成的協議是,喜達屋資本前期注資1億美元,破例將控股權交給世茂,自己僅占49%的股權。雙方計劃未來5年內,切入中高端市場,通過投資直營和輸出品牌管理兩種模式開設100家酒店。
喜達屋資本作為一家基金管理公司,依舊看好酒店業態,未來3—5年的重點是亞太區酒店市場。而在亞太區域,喜達屋資本尤其看好中國中高端市場,認為中國未來10年還會增加3億中產人群。
“他們看好亞太區酒店市場,認為中國中產階級對中高端酒店的需求很大。喜達屋資本在收購看好的酒店后,會自己進行管理,因此亞太市場酒店管理公司應運而生。”唐鳴說。
除了定位中高端市場、共同相契合的發展理念,較強的盈利能力或許是喜達屋資本在接觸綠地、萬達、富力、保利等眾多地產公司的酒店業務后,選擇世茂作為合作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6年世茂旗下16家酒店的營收共計14.66億元,利潤近4.5億元,EBITDA利潤率接近31%。同年,萬達旗下100家酒店營收70多億,利潤為9億多,利潤率在13%左右。
單以利潤率論,前者是后者的兩倍以上。根據唐鳴提供的數據,世茂酒店的盈利能力在行業內排TOP3。
或許是不同的盈利能力左右了企業的戰略抉擇,世茂對酒店還有更多的訴求。今年世茂集團董事局副主席許世壇給過指標,未來4—5年內酒店和寫字樓租金收入要破100億。
不止于開設100家酒店,雙方更為長遠的目標是,不局限于中國市場,而是讓世茂喜達走出去,最終實現上市和資產證券化。
開發商投資酒店模式正在發生變化。過去20年房企投資酒店的邏輯是,借酒店給周邊物業帶來溢價空間從而賺取利潤。進入白銀時代后,溢價空間降低,開發商還愿意將大筆資金投入酒店嗎?
此前世茂在酒店業務中扮演的角色是“業主方”,酒店建設完后交付給國際品牌管理運營。這一模式在2014年發生改變。
(與喜達屋資本牽手,是世茂品牌的國際化一躍)
2014年下半年,世茂在泰州開設第一家自主品牌酒店后,上海、大連、廈門、成都等地也相繼有自主品牌酒店落地。就目前來看,世茂旗下已開業酒店有20家,正在籌建階段的酒店有25家。
根據世茂喜達規劃,未來新開的酒店中,自持酒店只占20%-25%,75%左右都是輸出品牌管理的酒店。這些自持酒店聚焦于一二線城市,或承接世茂本身的自持業態、或以租賃的方式將酒店進行二次裝修。而輸出管理的酒店主要分布在二三線城市。
酒店作為世茂“地產+”業務,首要考慮的重點區塊,是世茂地產業務重點布局的9大區域、15大城市,如福州、廈門、武漢、杭州、濟南等。
國外市場,亞太區將是世茂喜達重點開拓的區域。“世茂之前一直在和柬埔寨等地接洽管理輸出。”唐鳴稱,合作之前世茂就有走出去的打算,但現在在國外市場上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世茂喜達不僅是喜達屋資本走進中國市場的一個平臺,還是世茂將品牌推上國際化舞臺的一個新起點。
需求跟著人走,酒店業也不例外。2020年中國將會成為最大的旅游輸出國。世茂喜達將按照“酒店跟著中國人走”的方針,將世茂自己的品牌酒店開到中國旅游者經常會去的目的地。伴隨著一帶一路,世茂酒店品牌走出去是一次很大的機會。
更直接的表現是,喜達屋資本在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泰國等國家都有收購計劃。未來,包含收購在內的外拓酒店都有可能交給世茂喜達進行管理。
喜達屋資本作為美國一家地產基金管理公司,其投資產品結構有三類,高風險高回報,中端風險中端回報、低風險低回報。酒店是典型投資回報率低但有穩定現金流的業態。
但在美國,85%的酒店屬于基金或者保險公司等投資機構,資產證券化環境成熟,退出機制更完善,有將近10%-15%資金投入酒店業態。從這個維度上看,國內外形勢相差很大,由于在中國酒店80%-85%的業主是開發商,其他更多是政府、國企等,險資在酒店資產的配置僅占2%-3%。
不過,國內酒店資產證券化的環境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世茂在去年5月就成功發行過酒店資產證券化,以旗下多家五星級酒店為平臺,發行了規模為26.9億元的“博時資本-世茂酒店資產證券化項目”,刷新了當時國內已發行酒店資產證券化項目產品的最大規模紀錄。
“喜達屋資本愿意進入中國市場的另一個因素是,他們判斷(中國)未來有酒店資產證券化的可能性。”在談及萬達酒店尋求輕資產模式時,唐鳴稱,在出售給富力的77個酒店資產包中,萬達仍負責項目運營管理及保留其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國內酒店資本化提供一種可能性。
“如果未來三五年有可能放開的話,配置百分比將增長3%-5%,每年都會有幾千億資本涌入。”作為激活存量資產,提高資金配置效率的重要工具,資產證券化正在成為企業積極尋求方式之一。“我們也有這個計劃,我們也要上市,也想資產證券化。”唐鳴表示。
(世茂的中高端酒店充滿藝術氣息)
目前,世茂喜達業務布局已經涵蓋6個不同市場定位的自主酒店品牌,豪華五星度假酒店“御榕莊”、五星商務酒店“茂御”、商務酒店“世御”、高檔服務公寓“茂御居”、高端概念型酒店“睿選尚品”和概念型酒店“睿選”。
產品類型過多,換言之,也意味著世茂酒店品牌不夠集中和突出。“現階段最大的目標是優化品牌。”唐鳴稱,在對品牌進行優化后,世茂喜達將會主打睿選、茂御及另一個新創立的生活方式酒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