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破廟是如何被改造成精品設計酒店的
新聞來源:宏輝智通 發布日期:2016-11-10 瀏覽次數:3414耗時5年不計成本,北京東景緣酒店(Temple Hotel)由一座600多年歷史的寺廟改建而來,酒店在極端古老與極端現代的組合中游走。
在北京一條不起眼的幽深老胡同里,有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寺廟改建而來的古典與摩登交織的精品酒店。去年開業時曾經一炮而紅,成為了當時北京最好的精品設計酒店之一。不過由于在古寺中,因而也引起了很多爭議,對經營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那這個項目到底改造的如何?
一座幾乎被廢棄的破廟
位于沙灘北街的北京東景緣酒店(Temple Hotel),前身是有600多年歷史的智珠寺。大約在公元1409年,即明成祖永樂七年,伴隨著故宮的修建,永樂皇帝選址故宮東北角和景山東沿創建皇家御用印經廠,是皇家印刻漢文和梵文經文典籍之所。在巔峰時期,曾有60至80位秀才組成的團隊與大約860名僧人共同在印經廠內工作。而這就是智珠寺古建筑群的前生。當年康熙皇帝信奉藏傳佛教, “活佛”章嘉呼圖克圖就曾在寺內居住過。
2007年,當智珠寺被創始人溫守諾(Juan van Wassenhove)發現時,它已經破敗不堪,周圍是由不同時代風格的房屋組成的一片建筑群,早已被人們淡忘,殘垣斷壁在夕陽的余暉中,散發著一種震撼人心的絕望之美,這也是最初觸動東景緣管理團隊想要重新修建古廟的原因。
“開始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智珠寺的修復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想成功只能不計時間和成本”,參與修復工作的建筑師曾經這樣形容道,“我們非常小心地比對和挑選修復方式,盡量做到修舊如舊。”從舊建筑里挑選能使用的材料,再尋找到最接近舊材料的新材料,按建筑原貌一比一重建,我們熟知的希臘神廟等世界遺跡都是按此法修復的。“這種方法比全部拆掉再用新材料按舊圖紙重建的方式費時費力得多,很多人說我們太‘奢侈’了。”
JuanVan Wassenhove以及他的合伙人林凡、周理賢用打造自己的家一般的力道,悉心修復古建,挑選設計家具和藝術品,為每一個角落播撒下光陰的魅力。
修舊如舊,五年磨一劍
如今智珠寺已經變身成了北京東景緣酒店,雖然外形看起來太過質樸,朱紅色在這里已經是最艷麗的色彩,而大多數墻體上的油彩因風雨洗刷早已黯然失色,木材商的裂紋和蟲洞似乎告訴人們這個建筑的年代久遠。
整個項目所在的古建筑曾是嵩祝三寺(嵩祝寺、智珠寺、法淵寺)建筑群中智珠寺的一部分,上世紀50年代曾是東風電視機廠,之后又經歷各種變遷。為了讓這座曾經被一堆水泥墻和棚戶遮擋多年的寺廟重見天日,他們不計成本,用了 5 年時間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以“修舊如舊”的修繕手法,向世人展示智珠寺的真實面貌,并且在未來 20 年內還將一直修繕下去。
由于智珠寺屬于文物保護建筑,每一個環節修復之前都要得到北京市文物局批準,修完以后要得到文物局認可才能繼續下一個修復環節。腳下看似古舊的磚石下面,其實安裝了地暖。每一塊磚瓦、每一根柱子都是小心翼翼地拆下來,全部一一編號,幾千個編完號的磚瓦和木頭堆放在庫房中。據介紹,整個工程共清出了 200 卡車瓦礫,調換了 71 根木柱,整修了 1400 平方米棚頂。整修工作共修復了 43000 塊棚頂瓦片,對一個小小的寺廟而言,工程足可謂浩大。
對于塵封了幾十年的精致木板上的梵文畫作的修復,東景緣團隊請來了畫家湯國和古畫修復、裱畫師許平幫忙修復。因為部分畫面有殘缺,所以有些是把幾塊面板上好的畫面揭下來以后拼接完成的。湯國和他的團隊在一個多月內,前后一共修復面板 360 塊左右,拼接之后修復完整的面板共計 280 塊左右。
“光之詩人”打造的酒店照明
東景緣的“燈光”由世界著名燈具大師英葛.摩利爾設計,英葛.摩利爾有“光之詩人”的美譽。自1966年開始,他嘗試各種新的表現方式,用一次又一次的冒險向世人證明了,電燈也可以玩得別出心裁,天花亂墜,很多人把擁有一套英葛.摩利爾的燈具,當作了人生奮斗之理想。在英葛.摩利爾的世界里,充斥著各種形式的光明,當老婆跟他說:“你想太多了,關燈睡覺”,可偏偏關燈正是他最辦不到的事。英葛.摩利爾的作品,素材平易,表現手法也沒有史詩般的澎湃激情,點到為止的細膩感讓人體會到他的內斂與溫柔。
游走于古今的混搭藝術
曾經智珠寺的大殿,如今改造成禮堂(Main Hall),作為舉辦活動的場地;大殿北面的后殿改造成休息室,供客人小憩;曾經的東面廡房,改造成會議室和畫廊;八間客房都位于院子后半部分,由于古今的元素在酒店中融匯共生,客房也被分化成了兩種不同的風格,其中的冥思、星辰、齊云、峨眉四間客房,坐落于曾經電視機廠的工人宿舍,內部的陳設獨具現代感。
另外四間呈祥、牡丹、露華、清雅客房則由清代僧寮改建而成,更具傳統中式風格。室內的中式元素也把握得恰到好處,來自于日本設計的掛鉤產品、長有翅膀的閱讀燈、Diptyque的香熏等擺設的選擇上也顯示了主人的獨特品位。
這座“廟”就妙在你可以在極端古老與極端現代的組合中游走,古代建筑與現代藝術,在東景緣得到了巧妙的融合。
一扇難以承擔擋風遮雨功能的木門,說不定就誕生于 600 年前;腳下一塊裂開的灰磚,可能就是乾隆年間留下的;數百年前的梵文畫板與標語“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共存;來自天津一家國營招待所的綠色皮革沙發,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軍用椅混搭在一起,再配上前衛的當代藝術,卻不顯得雜亂無章??這些家具大多來自通曉中國藝術的溫守諾多年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