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大屏的教育功能承載 拒絕庸俗和狹義教育
新聞來源:宏輝智通 發布日期:2017-12-01 瀏覽次數:2452與十年前相比,如今智能電視的功能越來越發達,但是作為家庭中最大的信息窗口,電視機在提供新聞娛樂內容之外,對為公眾的科學教育需求考量卻越來越低微。國際上流行Cord-cutting——剪斷有線電視以手機等第三方設備取代信息收取功能的風潮在中國市場也越發明顯。
中國電視制造商密集且執拗地將研發重心放在了娛樂與交互層面,行業觀察人士比喻稱,自詡是更“智能”的電視正在將用戶變成“傻子”。正式由于電視機內容平臺向純娛樂方面傾倒,缺乏諸如全年齡段科學教育內容的建樹,導致了公眾對智能電視的認知越來越偏激。
而在更快更多賺取商業利益的平臺商鼓勵下,目前的智能電視用途事實上被“娛樂”所格式化,看上去豐富實際上單一的功能定位驅逐了公眾對這塊“家庭知識窗口”屏幕的興趣,在電視上只能“看戲”成為更多家庭休閑的消費陷阱,這更加速了電視淡出人們生活圈子的中心。
庸俗化的大屏
“巨乳鮮肉”、“橫店撕鬼”……不得不承認當紅IP影視劇確實剌激了部份群體的觀看熱情,但是不得不承認商業化影視內容排擠了觀眾的選擇權利,同時收窄了收視群體,降低了觀看興趣。對于兒童及老人的節目關懷日漸缺失,電視扮演了令屏幕變得“庸俗化”的反面角色。
“在家時不會讓孩子看電視”,對于家長來說電視逐漸成為應試教育的死敵,“孩子不會從電視上學到任何有助課業的知識。”但現實是即便關掉電視,在家長不能陪伴的時間里,學生會選擇使用手機平板等設備偷偷消磨課后的時光。手機作為一個新的娛樂載體慢慢超過了電視,成為人們收取信息、觀看視頻的新平臺。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移動手機的用戶數量已經突破了14億,而今年10月份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錄得2.25G。
在智能電視甫興初期,主打教育在電視機定位中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讓孩子“免上補習班”、“在家接受名師教育”成為一時差異化競爭的砝碼。不過可惜的是中國電視人并沒有堅持建設“科學教育”的理念,所謂的讓孩子在家接受名師教育指的就是在應用商城里下載類似《黃岡名師》的應用,將早已錄好的老師教學視頻播放給學生看,而更多的課件則需要后付費的方式購買。而面對更低年齡段的幼童來說,提供卡通片源也是模仿成年人的娛樂最大化套路。
“對于家長來說內心需要電視能夠提供課后繼續教育的片源,因為電視的大屏能夠展示完整的版書和理化公式”,一位工薪族向家電網表示如果屬地教育平臺能夠提供公開課的錄相對學生溫習大有幫助,“對于成年人來說,也希望能在電視上觀看類似于耶魯大學公開課的內容,一方面提升自身知識和素養,另一方面也言傳身教給孩子制造主動學習的家庭氛圍,但可惜的是有持續更新教育內容的電視幾乎買不到了。”
難看的狹義教育
與電視平臺教育內容匱乏的現實相反,事實上,家庭對教育的需求與重視遠大于影視內容的過分豐富,HEA查閱官方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中國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超過一倍,許多家庭更是增加了孩子教育上的支出。隨著中國家長望子成龍不輸在起跑線上的硬性愿望、加上二胎政策的放開,教育市場將進一步擴大。
商家也試圖在新生代中找到新的商機,如主動購買國內外動畫片源和獨家錄制的教學視頻,成為智能電視口中的“教育內容”被推送了出來,市面上的具備教育APP功能的智能電視選擇面向的客戶群趨同低齡化,提供的教育手段也十分的簡陋。對于急切接收新鮮事物的孩子來說,這些應用往往只是在重復相似的,枯燥乏味的內容,而孩子只能在沒有家長的參與下被動收集,效果聊勝于無。
雖然手機能夠提供課堂畫面,但是字幕和板書內容的閱讀體驗還是難以接受,正在學外語的白領試圖從手機端與海外朋友在線交流時表示,多地多人連線在PC屏幕上都顯得小更不用說手機或平板的觀看體驗了。不想把青春浪費在肥皂劇里,希望智能電視能在AI研發的大潮中帶來更多知識的成份。
不過也有家長向家電網表達了另外一種擔憂,“雖然目前通過網購碟片能夠滿足學生的加強教育,本來對觀影方式的課后教育也不抱有更大期望”,最擔心的還是未成年人長時間注視屏幕,液晶屏幕光源中“有害藍光”對孩子存在的潛在傷害,“希望市場中出現可以過濾有害藍光而且有持續知識更新的智能電視,相信會把全家都拉回到電視前面。”
國際學術機構研究顯示,電視提供的服務大多都是為了滿足用戶最原始的娛樂需求,讓身體從工作和學習中得到放松,屬于Physical level層面;而利用人工智能對視訊內容分析時發現,用戶更迫切需要的知識和精神層面(Mental Level)的接觸,P(Physical)/M(Mental)的比例越均衡,用戶主動檢索的興趣越濃厚,群體覆蓋多樣性更廣泛,該P/M值的研究將給中國智能電視及內容平臺商提供產品布局的科學新理論。